6月16日,经过历时接近一年的调研,南方都市报社·湾区财经新闻中心正式发布《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预制菜产业调研报告》。
自2022年7月起,南都湾财社开展 “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实地走访了肇庆、梅州、云浮、茂名、湛江、珠海、汕尾、东莞、江门、佛山等地的23家预制菜产业链企业,与预制菜产业链企业的高管进行对话,对水产、禽畜养殖业、预制菜食品制造业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预制菜产业调研报告》。
(相关资料图)
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发现,广东各地对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多次出台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广东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居于全国前列,龙头企业不少,但也存在标准制定滞后、产业整体规划不足、中小企业较多整体品牌影响力不足、冷链成本高企等问题。
预制菜百强榜广东上榜企业最多
广东多次出台政策助力预制菜发展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5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2万家。其中,广东预制菜相关企业为0.49万家,居于全国第五,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排名第一的山东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为0.76万家。
具体到各个地级市,深圳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1900家,排名全国第一,居于其后的是长春、潍坊、临沂、苏州,而广州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约900家,排名全国第十。
除了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排名全国前列外,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广东预制菜企业总体实力不容小觑。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中,广东上榜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0家。
广东预制菜相关企业和龙头预制菜企业数量众多,离不开广东政策层面的支持。2022年3月,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要从研发、质量安全监督、产业集群、示范企业、人才培养、仓储冷链物流、营销渠道、国际化、财政金融支持、文化科普等方面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这是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
广东还是第一个把预制菜写进党代会报告的省份,同时还两次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预制菜”。而就在2023年6月,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预制菜”再次被纳入政府重点工作部署。
多地政府相关部门肯定
预制菜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2022年,依托于政策层面的推动、资金层面的支持,广东省规划建设了11个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最先布局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省份,这11个产业园分布在广州、珠海、佛山、韶关、惠州、江门、茂名、肇庆、潮州等10个地市。
在本次调研,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先后走访了肇庆、江门、湛江等地的预制菜产业园。其中,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是大湾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
蓬江区农产品加工流通及预制菜产业园(五洞片区)
在走访中,肇庆高要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黎庆宏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预制菜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有效抓手,是实现农业工业化、食品工业化的最有效手段。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方面,冷库保藏、冷链配送是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很关键的一环,因此,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将着重建设冷库等基础设施,将它打造成为大湾区最大的预制菜冷链仓储基地,“在农产品产量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冷冻和预制菜的深加工,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
湛江市遂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连虹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遂溪的海洋资源丰富,但目前多停留在卖原料或是粗加工的阶段,如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遂溪县农业农村局正在加紧谋划和推动。建设遂溪预制菜产业园就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加快推动遂溪农业迈上工业化的重要切口。
蓬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蓬江通过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有力带动了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发展预制菜加工,有效增加本地原材料采购,通过建立“企业+农户+市场”、“企业+电商+农户”的产销结合之路,完善与农户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一体化经营,让更多当地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借力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
粤企发展地方特色预制菜
除了预制菜产业园外,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先后探访了包括中业水产、温氏佳味、广东珩创、明基水产、国联水产、正大食品、广东恒兴、祺海水产、万好食品、海农岛、品珍科技、新雨润、何氏水产共计23家预制菜产业链相关企业。
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上游的养殖企业都在借由发展预制菜向深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在水产行业,有国联水产、何氏水产、明基水产、强竞集团、国泰水产等;在禽畜行业,有温氏股份、正大集团、壹号土猪等。
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发现,广东各个地市的预制菜企业都颇具地方特色,预制菜企业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预制菜品类,例如湛江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养殖金鲳鱼的优势布局金鲳鱼预制菜,珠海斗门区的多家预制菜企业原材料则是当地养殖的白蕉海鲈。
广州酒家集团粮丰园(茂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海辉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粮丰园将虾饺生产线设在茂名,看中的是茂名丰富的水产资源。肖海辉透露,在养虾方面,茂名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且虾肉的加工较成熟和完善。
此外,茂名还是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高达20多万吨。广东鹰金钱海宝公司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谢忠诚告诉调研组,公司把工厂设在茂名电白,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资源优势,其工厂距离广东省四大渔港之首的博贺渔港仅有30公里。
此外,还有预制菜企业结合当地美食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预制菜。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洛先告诉调研组,梅菜、扣肉、盐焗食品等都属于梅州的客家菜,但并不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做成预制菜,像酿豆腐是高蛋白食物,在发酵过程很容易变质。因此,郭洛先就在思考,能不能把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以预制菜的方式传播到更远的地区,采用的也是梅州当地的食材,“这是我们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申报的一个新的方向”。
从主攻B端市场
到B、C端兼顾
在调研的过程中,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发现,疫情防控时期,广东不少原本专注于B端市场的预制菜企业将目光转向C端,并逐步推出面向消费者的自有品牌。
新雨润总经理助理蔡家韵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其公司预制菜来自B端的销售额占比更高,2022年起,公司开始发力C端市场,推出年轻化、自有的、新的品牌。为了契合单身和小家庭的受众群体,新品牌的规格会小一点,包装会更精致、更时尚。
明基水产原本也是主供B端,今年也打算大力开发C端渠道。明基水产总裁何雪乐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随着消费市场复苏,其对预制菜业务的增长很有信心,将通过与本地生鲜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合作,预计今年C端预制菜销售额增速将达到200%。
但也有企业仍在集中“火力”发展B端市场。稻香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食品加工厂东莞万好食品有限负责人钟承达告诉调研组,他们今年还是更看好预制菜B端的市场。因为餐饮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因此其预计餐饮业对预制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他们公司今年专门设立了一个针对B端预制菜研发和推广的团队。
此外,为了拿下C端市场,这些预制菜企业变着花样吸引年轻群体。配合着当前年轻人新的社交和购物方式,新雨润接下来布局的预制菜渠道主要有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也将尽快跟美团、朴朴、叮咚买菜等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合作。
预制菜痛点一: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
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发现,广东各地对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多次出台政策推动预制菜企业发展,广东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居于全国前列,龙头企业不少,但也存在标准制定滞后、冷链成本高企、中小企业较多整体品牌影响力不足、C端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自去年以来,已经有行业协会、地方协会在推动预制菜标准的设立。如2022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个企业发布了《预制菜团体标准》,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多个企业发布了《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团体标准和《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广东在推动预制菜标准设立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头,去年以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立项制定五项预制菜基础性关键性地方标准,鼓励粤港澳三地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共同参与预制菜“湾区标准”研制工作,全力护航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这些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明基水产总裁何雪乐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国内目前的预制菜标准的制定相对落后,现在更多是行业标准或者团体标准,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强制性预制菜标准。一些低质量的预制菜产品流入到市场,其实会对整个预制菜发展造成伤害。
何氏水产副总裁林珠妹同样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目前,预制菜行业的痛点在于标准缺失。这主要缘于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相对不高,行业内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厂,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加上不少资本纷纷跨界进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预制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有所顾虑。“通过企业的自律、行业规则的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才能规范指引预制菜行业实现健康、有序、长足发展。”
预制菜痛点二:冷链成本高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春节预制菜消费者行为监测报告》(下称《预制菜消费报告》),在消费者眼里,预制菜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价格偏贵,性价比低”。
在走访的过程中,广东多家预制菜企业同样反馈,预制菜在C端售价较高,问题出在冷链运输成本上。预制菜对菜品的新鲜度要求较高,保质期较短,这对物流的配送条件和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在冷链运输上,国内预制菜生产企业有的是自建冷库和冷链物流,有的则是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明基水产总裁何雪乐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市面上一盒酸菜鱼生产成本可能只需要十几块钱,但是冷链物流成本也是十几块钱,最终这盒酸菜鱼在终端卖了三四十块钱,消费者可能会觉得性价比不高,其实成本里面有一半可能是冷链运输成本。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卿叶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如果全部产品都通过冷链配送,企业的冷链成本占总成本三到五成,只有通过技术提升的方式去改变预制菜储存的要求,如预制菜不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可能成本才比较好控制。
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总经理、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盟发起人王东指出,预制菜在C端市场存在着高加价率、高损耗率和低毛利率问题,预制菜工厂的产品利润率约10%-15%,但是在流通环节上会有冷链物流费用和经销商加价等,这都会在终端价格呈现出来。预制菜在B端的物流成本约5%,但是C端的物流成本基本占到售价的30%或者以上。
预制菜痛点三:C端接受度不高,口味难还原
根据《预制菜消费报告》,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后遇到的最多问题是预制菜“口味一般”,共有27.6%的受访者遇到过,另外有24.9%的受访者认为“分量不足,性价比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地方特色菜存在标准化、工业化生产难的问题,目前国内预制菜的爆款产品主要集中在小龙虾、酸菜鱼、佛跳墙(盆菜)等。
在走访的过程中,国联水产董事、行政总裁吴丽青告诉调研组,国联水产从水产的粗加工转向深加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正是来自:一是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二是产品的加工工艺如何还原最佳的口感;三是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最优的状态。
正大集团广东区肉鸡事业线总裁刘海辰认为,预制菜是经过工业化处理的,要批量生产,就意味着很难将“现炒”的食材、方式直接复制,在工艺上还是会有一些难度。对于预制菜生产企业而言,接下来彼此比拼的重点将是“预制菜经过量化和工业化之后,它能不能更接近消费者的需要。预制菜的核心最终还是产品,产品好才能让消费者接受。”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并非所有的菜系都能做成预制菜,其中还有一个牵制因素——技术问题。餐厅门店的小锅炒菜和大规模烹饪技术完全不是一回事,预制菜还涉及包装、冷链、物流、仓储、智能化家庭烹饪设备等等,当这些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时,不要超前地将某些传统美食做成预制菜。
预制菜痛点四:行业高度分散,全国化布局难
由于我国预制菜行业刚刚起步,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极度分散,预制菜生产企业大多只盘踞在某个区域,面向的市场区域和销售渠道各有侧重。
此前,国联水产董秘曾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组,目前预制菜行业跨区域市场差异较大。预制菜企业通常只能覆盖一定地区,企业跨区域经营难度极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预制菜行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平均企业规模1500万元左右,普遍受冷链运输、渠道和资金等限制,因此市场集中度低、区域特征明显。
比起2022年我国预制菜4196亿元的市场规模,行业里的主要龙头企业预制菜规模多在10亿、20亿元的规模之间,超过20亿元的企业较少,行业集中度明显较低,同时,他们面向的区域市场都各有侧重。
南都湾财社调研组在走访的过程中就了解到,多家广东预制菜企业的年销售规模多在几千万元、数亿元上下浮动,规模较大的广东恒兴集团去年预制菜销售额为27亿元,国联水产则为11.31亿元。
这一点从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同样可以看出。在多个预制菜榜单拿下第一名的安井食品,2022年预制菜收入为30.24亿元;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预制菜收入7.49亿元;2022年,龙大美食、春雪食品、得利斯、温氏股份、福成股份、惠发食品、海欣食品预制菜收入分别为13.14亿元、12亿元、6亿元、4亿元、2.83亿元、1.78亿元、1.62亿元。
而从销售区域来看,这些上市公司虽然未单独披露预制菜的具体销售区域,不过他们整体的销售市场都各有侧重。比如安井食品、味知香、龙大美食、春雪食品、得利斯均倚重华东市场,温氏股份、百洋股份则更注重华南市场。
在调研中,温氏股份旗下的预制菜公司温氏佳味就透露,其产品主要销售区域为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华中部分城市,正大食品湛江公司透露,其预制菜主要销往广东、广西以及海南市场。
调研建议
助力产业标准化发展
全面做好“粤”字文章
结合调研走访分析,调研组认为,未来,广东预制菜产业如能解决标准化问题、冷链成本高等痛点,和下游“链式”协作,加速“集群效应”释放,整个产业将有望迎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强化战略布局:
一、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加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预制菜产业存在中小型企业较为分散的问题,由于预制菜门槛低,各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行业亟须龙头企业引领发展,以高标准、高质量去为行业树立榜样,提升预制菜产品的品质。与此同时,广东各地政府也应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布局相应预制菜产业链,优化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二、政府牵头制定预制菜产品标准,助力产业标准化发展。今年广东以粤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的重点民生领域为切入点,首批公布了110项“湾区标准”,预制菜标准也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已组织召开预制菜“湾区标准”工作推进会暨政策宣贯会,鼓励粤港澳三地社团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培育孵化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团体标准,共同参与预制菜“湾区标准”建设工作。但总体而言,预制菜相关标准的建设速度仍有待加快,龙头企业在标准制定中有待进一步担当作为。
三、加强面向消费者的科普力度,打造“广东品牌”。广东预制菜产业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缺乏知名品牌。消费者是预制菜的最终买单者,也是预制菜产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影响者。因此,广东预制菜企业不仅需要以高标准制作产品,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最大程度还原食材的本原味道,以契合嘴刁的粤菜爱好者,还需要全面做好“粤”字文章,加强品牌建设,持续向大众普及预制菜的科普常识,不断提高预制菜的公众接受度。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冯家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