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单津晖:中国经验赋能亚太新能源车制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过去十年中,中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另辟蹊径,通过跳脱传统动力而直接选择新能源车的发展路径,一举成为全球新能源车行业的领跑国度。在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参与者们通过充分产业链协作,竞争,逐步形成了自品牌,技术,到管理,运营的全方位能力,构建了与全球竞争者比拼腕力的底气。


(资料图)

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均胜电子(600699.SH)旗下均胜安全、奥特洛夫与采埃孚三家企业,分食着全球最大的被动安全蛋糕。而在中国,均胜安全却依托新能源车本土化配套经验,与其竞争对手不断缩小差距。

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当其时,均胜安全中国试图开始将自身能力向亚太地区配套产业链投射。近日,均胜电子旗下均胜安全全球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单津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向记者分享了均胜安全深耕中国,放眼亚太市场的计划。

中国经验对外复制

不论是均胜早期的业务积淀,还是对高田、KSS生产环节的收购,在被动安全领域,均胜电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软硬实力与客户积淀。不过在采访中,屡屡被强调的并非收购获得的有形无形资产,而是中国经验的融合与推广。

根据单津晖介绍,2022年2月开始,均胜安全调整了公司业务架构,将均胜安全中国区升级为亚洲区,希望借助其在中国的经验,向包括泰国、菲律宾、印尼、韩国等地配套输出管理理念。

“新能源车(行业)的特点是非常卷,传统车企的一个开发项目,2年是很正常的,日企客户甚至更长,它从设计、启动到最终的推向市场,可能需要4年、5年的时间。而国内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从最早的一年到一年半,如今已经变成了9个月。”

单津晖打了个“最怕领导车展看车”的形象比喻——只要领导看到产品相对“友商”有改进空间,原来的设计方案就会被推翻。

快速迭代需求中,均胜安全进行了较多的组织架构改革与开发流程优化,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在这样的改革下,均胜安全在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上,已经遥遥领先于“友商”。

在中国市场获得斐然成绩的同时,公司希望将其在自主品牌客户上获得的经验,向东南亚地区赋能。

“原来东南亚国家都是属于日系客户,但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开始一窝蜂到东南亚,特别是泰国建厂。我们提前预判了这一趋势,也顺应趋势将亚洲(除日本外)管理职责划转至原中国区之下。”单津晖在谈到组织架构改变时表示:“在接手亚洲区后,我们对各地分公司进行了管理层的调整,从中国派出了更多的管理团队,在当地也重新整合资源,更好的中国的这些高效、精益的管理带给这些国家。”

东南亚是全球化贸易的重要节点,当下更是搁置东西方分歧的制造业中转站。单津晖告诉记者,均胜在当地积极融入本地文化,同时联合当地华人力量共建共赢,使得当地产能成为了地缘政治的避风港。在东盟之外,均胜也将目光投向墨西哥,印度等地,形成多点开花的全球化布局。

“我们充分尊重当地的营商的环境,根据当地不同的国情,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单津晖指出,在区域管理人员的任命上,公司开始进一步考察相关人员对本土环境的认知,包括与公司管理理念是否契合,以及对公司是否忠诚等等,期待对当地业务的有着更为切实的把控。

成本竞争将贯穿始终

在投资者的眼中,均胜安全业务是一条巨大的钟摆。在500亿的收入体量下,轻微的毛利率波动都能较大幅度影响公司的业绩。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从极端形势中逐步复苏,对高田、KSS的资产整合进入尾声,均胜2023年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对未来公司毛利的改善空间,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产品的毛利率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从公开报表来说,我们的业绩正在改善,我们也一直持续的在做成本优化的工作。”

“老高田属于日系的生态圈,日系的特点就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对成本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但是经过这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对当初整个供应链进行了非常大的优化,包括新的供应商的引入,供应链的重建,其带来的就是对成本的优化。”单津晖向记者指出。

“实际上,成本项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开发成本。但在后续的规模效应下,产品平台做大了,对成本是有优化和帮助的。从这些方面来看,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们的业务还在改善。举个例子,原来的电子控制器卖2000多块,最终卖到200多块,只卖了一个零头,但利润率反而是更高的。”

在新能源车配套的问题上,特别是未来被动安全在完全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变动,均胜安全亚洲区CTO赵琰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几乎所有L3阶段的(安全)产品,在L5时代都不能再使用了,两者将完全不同”,赵琰举例称,由于L5时代乘员位置的不确定性,如L5时代方向盘可能都不存在了,那么安全气囊等产品的集成将可能围绕座椅展开。包括其展开方式,保护方式都会有极大的不同。

但谈论L5仍有些过早,但在赵琰看来,完全自动驾驶时代的被动安全配套竞争,实质仍然是完完全全的成本竞争,比拼的是谁能更快,更高效的实现研发或降本增效。而在成本下降能力上,中国企业无疑相比其他国际“友商”拥有更多优势。

“未来市场会极大分化,谁在这个领域可以抢得先机,谁就能够在这一代产品上得到领导权,谁就能够获胜。我们也一直跟所有的座椅厂一直联合研发,讨论未来的合作。”赵琰表示。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东方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